1. 賽事補給
  2. 2026 Betery 備戰武嶺補給策略與 Q&A 分享

2026 Betery 備戰武嶺補給策略與 Q&A 分享

by 江奕賢 營養師 | 7 月 15, 2025 | 賽事補給

上個月最後一個星期日早上(6/29),Betery 與台灣自行車新秀車隊 TEAM CYTO TRIGON — 陳家宥、Betery 品牌大使 許瑨庭(Joan)一起舉辦了一場2026 Betery 備戰武嶺實體講座,先由兩位車手分享各自的補給規劃與親身體驗,Betery 營養師則整合新產品,擬定 2026 年版的備戰武嶺補給策略,與講座上的車友們分享。

在課堂上,有些車友提了一些有趣的問題。讓我們透過這篇文章,一起來整理新版補給策略與當天 Q&A 的重點回覆。

騎武嶺當天 開賽之前

比賽當天的早上,你可以準備兩件事,分別是:

吃早餐(Fill Up)

從比賽前一晚到當天早上,這段期間選手們通常不會安排訓練活動,肌肉攜帶的肝醣因此並不會大量消耗。不過,經過一整晚的睡眠,肝臟儲備的肝醣會因維持血糖而逐漸消耗。

吃一頓富含易吸收碳水化合物的早餐,能在你正式上場前補滿肝臟的肝醣存量,讓身體如同加滿油般,做好上場準備。同時也建議大家,此時應避免攝取過於油膩的食物,以免造成腸道負擔,增加比賽期間腸胃不適的風險。

預先補給/Preload

在比賽之前,根據不同補充品的作用時間,可先補充 Betery 的耐力甜膠囊、牛磺酸、電解質,或是你另外準備的 BCAA,掌握補充時機,確保各種成分能在預期時間內發揮作用。

比賽開始到結束的補給

開賽之後,能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補給,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個階段:

、開賽 60 分鐘以內

  • 在這段時間內,體內儲存的能量仍充足,不一定需要補充碳水化合物。
  • 補給量:如果需要補充,建議以少量攝取或使用糖水漱口法(Rinse),即可達到刺激效果。
  • 碳水種類:單一或複合碳水化合物

二、開賽 60 ~ 120 分鐘

  • 為了延緩肝醣的消耗,建議每隔 10 至 15 分鐘補充碳水化合物。
  • 補給量:碳水化合物 30 公克/每小時
  • 碳水種類:單一或複合碳水化合物

三、開賽 120 ~ 180 分鐘

  • 隨著運動強度與能量消耗的增加,建議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。
  • 補給量:碳水化合物 60 公克/每小時
  • 碳水種類:單一或複合碳水化合物

四、開賽 180 分鐘之後

  • 為了延緩肝醣的消耗,建議每隔 10 至 15 分鐘補充碳水化合物。
  • 補給量:碳水化合物超過 90 公克/每小時
  • 碳水種類:僅建議使用複合碳水化合物

什麼是單一與複合碳水?

「單一碳水」是指主要來自葡萄糖或果糖的來源。舉例來說,糊精、麥芽糊精、麥芽糖、葡萄糖等,皆屬於單純的葡萄糖來源;而蔗糖、高果糖糖漿、椰子糖、香蕉、蜂蜜等,則同時含有葡萄糖與果糖,是混合糖類的常見來源。

文中提到的「複合碳水」是指葡萄糖與果糖的混合形式,或是各種同時含有這兩種糖的來源所組成的碳水。簡單來說,複合碳水就是葡萄糖與果糖的組合。

在前面提到的四個階段中,第三與第四階段的主要差異,除了碳水補給量進一步提升之外,更重要的是第四階段建議僅使用複合碳水。

具體來說,葡萄糖的攝取建議上限為每小時 60 公克(可能也會有例外),超過的部分則由果糖提供。然而,果糖的攝取亦須有限度,過量攝取也可能導致腹痛或腹瀉等腸胃不適。

小腸吸收葡萄糖與果糖的通道不一樣

為什麼需要如此區分?我們可以從以下機制來進一步說明。

葡萄糖與果糖在小腸細胞中的吸收通道是不同的。也就是說,這兩種糖會分別經由不同的通道進入小腸細胞,接著再被釋放至肝門靜脈,運送至肝臟代謝。

比賽之前的腸道營養訓練與保健建議

無論是在能量果膠的產品講座,或是跑班、自行車的運動補給講座中,我們總會一再提醒:補給策略與消化道問題息息相關。

同時也不斷強調,應避免在正式比賽或訓練中使用未曾使用過的補給品,以降低比賽期間出現腸胃不適的風險。

除此之外,我們還有一些事情可以提早準備,那就是:

一、腸道訓練

腸道處理食物的能力會隨著飲食習慣而調整。就像節食一段時間的人,若突然大吃大喝,很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的情形。

這種情形也可類比於運動補給,在耐力運動期間大量補充碳水化合物時,也可能出現腸道不適的狀況。

為此,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腸道訓練,也就是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。根據研究,只要連續三天、每日攝取四百公克的碳水化合物,就能提升腸胃處理葡萄糖與果糖的能力。

另外,如果你打算在比賽時使用未曾嘗試過的補給品,建議先在平時訓練中測試,確認身體能夠適應,無不適反應後再於正式比賽中使用。

二、改變細菌叢生態

消化道內的細菌叢生態,可能與運動期間的消化穩定性有關。因此,建議日常應多攝取富含纖維與發酵類食物,或補充益生菌產品,以有助於改善細菌叢生態。

除了益生菌之外,補充麩醯胺酸也可能有助於腸道健康。麩醯胺酸是小腸細胞主要使用的胺基酸,能夠支持腸道修復與功能維持。

賽後修復

比賽後,因長距離活動的關係,肌肉的肝醣存量銳減,肌肉組織也會出現損傷,為了加速恢復,建議在運動後 60 分鐘內,補充容易消化吸收,且富含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食物,當天晚上可在睡前一小時,使用 Betery 酸櫻桃機能飲,幫助你睡入。

而在之後的幾天,則吃著維持體重的均衡飲食,不注意富含 Omega-3 脂肪酸的食物補充,這也能幫助身體狀況的恢復。

備戰武嶺課後 Q&A 

Q1:賽前肝醣超補要怎麼做?

除非是特別追求成績,且平時有充分訓練,否則不建議進行肝醣超補,原因如下:

首先,實際效果可能不如預期;其次,執行上相當辛苦。比賽前一至兩天,每公斤體重每日需攝取 10 至 12 公克的碳水化合物(需扣除膳食纖維含量)。

以一位體重 70 公斤的人為例,在肝醣超補期間,每日須攝取 700 至 840 公克的碳水化合物,相當於約 12 至 14 碗白飯的碳水量。實務上雖不會單靠吃飯達成碳水攝取,但我們也不會讓選手無限制攝取含糖飲料來補足碳水量。

Q2:講座中提到平時與賽後修復可補充好油,具體是哪些?建議攝取量為何?

耐力訓練或比賽期間,隨著運動強度的提升,肌肉細胞會傾向以糖作為主要能量來源。即使體脂率偏低,通常也足以支撐低強度活動的能量需求,因此在運動進行期間,較少強調脂肪補給與運動表現的關聯性。

不過在日常與訓練或運動後,補充優質脂肪與身體組織修復具有密切關聯。富含 Omega-3 的食物具有抗發炎或調節發炎反應的作用。常見來源包括:

  • 植物性來源:亞麻籽、奇亞籽、海藻等
  • 動物性來源:鯖魚、鮭魚、鮪魚、鱈魚等富含油脂的深海魚類
  • 保健食品:高濃度魚油、海藻油或其他 Omega-3 補充劑

建議在日常飲食中,或於訓練與賽後適量攝取這些食物,以支持身體修復與恢復。

Q3:為什麼能量果膠吃太多會拉肚子?

能量果膠是一種高糖濃度的補給食品。雖然其滲透壓會因配方中使用的糖分子大小略有不同,但整體而言,滲透壓仍然偏高。

當高滲透壓的果膠進入小腸時,可能因滲透壓過高,導致體內水分經由小腸壁被吸引進入腸腔,進而引發腹脹、腹痛,甚至腹瀉等不適症狀。

無論你是初次挑戰長距離耐力賽,還是已經有經驗的進階選手,補給策略與腸道調整永遠是穩定表現的關鍵之一。從賽前的準備、比賽中的分段補給,到賽後的修復與調整,每一個細節都值得花時間規劃與實踐。

透過這次講座與文章整理,我們希望幫助大家更清楚地理解:

  • 如何根據比賽時間調整碳水攝取量
  • 為什麼「複合碳水」特別重要
  • 腸道訓練、益生菌、麩醯胺酸的角色是什麼
  • 常見 Q&A,例如肝醣超補、好油補充、果膠吃太多會怎樣

希望這些內容,能幫助你在每一次訓練與比賽中,都更有準備、更穩定、更靠近你的目標!

延伸閱讀

你可能也會有興趣